2014年10月3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佟振合院士訪問我校。高玉葆校長會見了佟振合院士,高校長對他到訪天津師范大學表示歡迎,并向佟振合院士介紹了我校的發展歷史、學科建設及科研情況。
會見后,佟振合院士為化學學院師生做了題為“功能分子組裝體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氫氣”的學術報告。報告中,佟振合院士首先為大家分析了當前世界能源形勢,指出由于化石能源終將耗盡,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戰略的優先領域。隨后,他從太陽能轉化成熱能、電能、生物質能、化學能等四個方面介紹了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利用成果,重點介紹了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向大家介紹了自己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氫氣”方面多年的研究成果與最新進展。
報告結束后,佟振合院士與現場師生親切交流,詳細回答了師生的提問,并且鼓勵年輕人要腳踏實地、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為解決全球能源短缺問題貢獻力量。
佟振合院士還參觀了我?!盁o機-有機雜化功能材料化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對實驗室的發展建設提出了寶貴建議。
佟振合有機化學家, 1937年生于山東省梁山縣。1963年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畢業,1983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F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化學會光化學委員會主任,亞洲光化學會副主席,《J. Photosci.》、《J. Photochem. Photobiol. C: Photochem. Rev.》、《Chem. Asian J.》國際編委。佟振合院士多年從事物理有機化學和有機光化學研究,在分子聚集體中的光誘導電子轉移、能量傳遞和化學轉換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許多創新性成果。利用分子聚集體和多孔固體的孔腔及表面作為微反應器控制化學反應的方向,提高了反應的選擇性,使許多溶液中產物非常復雜的化學反應,在微反應器中得到單一產物。在國際上較早地用光化學和光物理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分子內遠程電子轉移和能量傳遞,證實在給受體相距大于20?時,電子轉移和三重態能量傳遞仍能有效地通過“化學鍵”進行。已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二百余篇,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報告工作。2003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08年獲亞洲及大洋洲光化學學會成就獎,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的第一位獲獎的中國人;2010年獲中國化學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學貢獻獎;2011年獲物理有機化學成就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