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日前公布了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的結果。我院共9個課題獲準立項,獲資助直接經費共計517萬元,創歷史新高。
今年,我院共獲批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合作)1項,面上項目5項,青年基金3項。
分別是:趙小軍教授“新型柔性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構筑及其動態行為與性能調控”(合作重點),120萬元;楊恩翠教授“3d-4f混金屬納米分子磁體的設計、合成及磁構關系研究”70萬元;柳清湘教授“基于氮雜環卡賓金屬配合物熒光探針的制備及多功能識別性能”,65萬元;朱柏林教授“環戊二烯基雙核過渡金屬化合物催化的惰性鍵活化”,65萬元;錢璟副教授“靶向定點水解核酸的配合物合成、作用機制及其結構和功能的相關性”,70萬元;趙霞博士“磺酰肼作為硫化試劑構建碳-硫鍵的研究”,65萬元。
青年基金:田大偉“硅烯的分子內C-H鍵插入反應研究”,21萬元;王加軍“水氧化性能增強導向的氧化銦表界面調控與摻雜的理論研究”,21萬元;程琳“非心金屬硼硅酸鹽的設計合成及其非線性光學性能的研究”, 20萬元。
近些年來,學院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內涵建設,注重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不斷完善研究平臺,積極創造科研條件,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自2011年以來,我院教師已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5項,經費1660萬元,平均每年獲批7項,年均經費332萬元。
學院不僅下大力量組織項目申請工作,而且更加注重項目的完成。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研究成果,許多研究成果發表在如Chem Comm、Chem. Eur. J、Inorg Chem、Dalton Trans、Cryst. Growth Des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并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瘜W學科也因此進入了ESI國際學科排名世界前1%, 引起了國際、國內同行的廣泛關注。
不僅學科帶頭人趙小軍教授、楊恩翠教授、柳清湘教授等繼續保持高水平狀態,更可喜的是青年教師開始顯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近兩年王英副教授、朱柏林教授、趙霞博士等都是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后又連續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為化學學科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