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應“無機-有機雜化功能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學院的邀請,福州大學新能源材料研究所所長、閩江學者魏明燈教授來我校講學。在天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魏明燈教授為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學院師生作了題為“納米結構電極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光-電性能”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趙小軍教授主持,來自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學院的部分教師和學生80余人到場聆聽了報告。
在報告中,魏明燈教授重點介紹他們課題組在納米結構電極材料的設計及光、電性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結果。詳細介紹了納米電極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性能,以及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應用中得到了較高的轉換效率,他認為這樣的高效率可以歸因于它們的物理化學特性,包括高比表面積,規則的結構,顆粒尺寸和相互交錯的網絡結構。

整個報告過程中反映出魏明燈教授研究工作思路開闊、見解深刻,報告引起了師生們的極大興趣。報告結束后,魏明燈教授就一些老師和研究生提出的問題做了詳細的回答和討論,現場氣氛活躍。
魏明燈: 1987.7畢業于福州大學化工系,1989.10起在福州大學從事化肥催化劑研發,1996.10獲得日本文部省國費獎學金赴國立長崎大學留學,開展鈣鈦礦型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deNOx)的研究,2000.3獲得博士學位(工學)后,先后在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筑波研究中心)、日本學術振興機構(JST)從事納米/多孔材料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和費托合成催化劑中應用的研究,2007.4回國被聘為“閩江學者” 特聘教授,繼續開展新型納米/多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能量轉化與儲存器件(新型太陽能電池、鋰/鈉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 以及凈化材料中應用的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與面上、科技部、教育部、省重大課題等10多項。研究成果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Energy Enviorn. Sci.、Nano Energy、ChemSusChem.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英文SCI論文150多篇,他人3600多次,并擁有授權的日本和中國發明專利20多件。擔任國際期刊Sci. Rep.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編委。